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轉載】社群經理必須具備的十個特質


本文主要引用翻譯內容:無關偏見,有效率的社群經理所需要的10個特質,感謝該作者提供使用。


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投入社群媒體的發展,專業社群經營的職缺,也持續的增加。許多公司都在尋找專業人士,來經營其社群,同時利用社群的回饋(Feedback),轉為對公司有用、能增進產品的訊息。


因應越來越多的社群管理需求,更多的應徵者在其履歷上增加了「社群管理」的技能。根據全球最大的職業社群網站 LinkedIn 統計,近年來在其技能攔位加上「社群管理」的使用者,每年約增加 46% 左右。但身為一位社群經理,若僅知道如何使用社群網路,以及擁有相關的背景是不夠的,此篇文章彙整了許多社群管理專家的建議,羅列出 10 個此職位所必須擁有的特質。


1. 強大的溝通技能


社群經理的職位並不只是「線上關係」(online relationship)。對於一個必須代表品牌的人來說,需要強大的溝通技能並不讓人意外。Google 的社群經理 Corrie Davidson(註一) 認為,「社群經理」(Community Manager)在許多面向來說,是一個品牌的面貌,而這個角色必須有效的和使用者互動。不論是長篇或短篇,都必須要能寫:部落格的文章、客座文章、電子郵件、提案和社會內容,你必須要能將自己的想法放入任何的媒體。Davidson 提到,社群經理的人格特質,必須要外向並且友善,在「下線」(offline)之後,和人們的互動也需如在線上一般舒適、自然。


2. 良好的判斷能力


在許多產業,社群經理其中的一個角色是管理員。他們必須能夠將公司外來的資訊加以篩選,並決定何者要發佈、如何,以及何時發佈。對新聞媒體來說,決定如何將令人難過的消息告訴觀眾是很重要的,BBC News 的社群經理 Anthony Quintano(註二) 表示,每次有令人沮喪的新聞必須公佈,他就必須更加小心的處理這些消息。社群經理必須以最佳的方式處理來自觀眾的回饋,並決定如何以適當的方式回應。Likeable Media 的 執行長 Dave Kerpen (註三) 表示。當人們問問題時,社群經理人要怎麼回答?有些時候,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答。


3. 同理心


為了要參與社群對於相關品牌的討論,社群經理必須了解社群組成的生態。HuffPost Live 的 McDonald (註四)提到,你處理的是許多擁有不同人格類型的使用者,若沒有同理心,你將無法以對方的立場來想事情,這也意味著你無法將訊息傳遞給他。擁有同理心是很重要的,因為社群經理必須要能有效的和使用者對話、能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家的品牌,並用這種觀點來作為其與社群互動的引導。


4. 奉獻


不像其他的工作,社群經理的工作是沒有盡頭的。一旦有新的事件發生,社群經理必須儘快將訊息傳遞給使用者,因此這個工作是全年無休的。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發生重要的事情,而社群經理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反應。而這是好是壞?Adobe 的社群經理 Rachael King(註五)提到,社群經理亦須將他們的職位看成生活方式而非工作,假如你想過的是朝九晚五的日子,那麼這職位顯然不適合你。當你必須每天工作 14 個小時,處理不過是少數使用者心胸狹窄的意見(?)、數百封電子郵件,或是嚴格要求的合夥人,及排滿工作的時刻表,你需要某個超出薪水以外的東西,來支撐你繼續走下去。


5. 組織能力


對許多社群經理來說,工作包括跨平台的管理、追蹤回饋,以及和員工分享訊息。社群經理是多重任務型的工作(multitask)、需要同時應付大量的狀況,因此社群經理需要良好的組織能力。Davidson 表示,她每天必須使用多個表格來更新每天收到的資料,一個微小的錯誤可能導致整個團隊目標失敗,甚至影響到其他團隊和計畫。不管是活動企劃、管理供應商、合約審查或提供服務內容時,成功或失敗都在細節裡。


6. 適應能力


工作場所的靈活性是一個成功的社群經理的關鍵所在,這些專業人士所做的事情往往超出和社群媒體互動,這意味著必須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社群經理時常扮演許多角色,因此適應能力是相當重要的。一天之內,他們必須變換成行銷人員、公關人員,以及一個必須要回應事件的人物。


7. 頭腦冷靜的態度


在網路的世界裡,每天都可能發生不同的情況。當有社群成員中傷品牌時,身為一個社群經理,最重要的是要減緩它,而不能讓它更嚴重。社群經理擁有代表品牌發出訊息的鑰匙,Adobe 的 Kong 提到,任何代表品牌所發表的意見,都可能被反過來針對你。因此擁有清晰的頭腦,並記住,觀眾攻擊的是品牌,不是你。


8. 擁有分析的背景


在每個產業中,社群經理處理分析數據的方式可能不同,但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分辨出有用及沒用的效果。Davison 建議追蹤連結、檢視網站流量,並設下目標數字並設法達成它。HuffPost Live 的 McDonald 提醒,社群不會明白的告訴你,他們想要什麼。因此善用分析的工具,能夠得知許多社群不會告訴你的寶貴訊息。


9. 活用社群的能力


社群經理的工作,最重要的不只是發布有關品牌的訊息,而是要授權給聽眾,讓他們有發聲的機會。NBC News 的 Quintano 也提到:假如我們只是談論著自己的東西,使用者最後會離開。而我們能成功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這些觀眾。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給予他們謝意。


10. 對品牌的熱情


社群經理是組織的耳朵和眼睛,同時也必須為身為公司的對外發聲負責。觀眾們會希望和喜歡該品牌的人互動,如果社群經理忽略了這個部分,則其公司一定不會成功。Dave Kerpen 提到:熱情真的很重要,在一天結束的時候,你是品牌的代表。你必須吃飯、睡覺甚至呼吸時都以品牌作陪伴。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付出!




這篇文章提到Yogi最初的創業理念: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付出!」

Yogi Brand Design希望提供給企業主一個
搜尋適合理想設計師的平台,
給設計師一個發展的空間,
Yogi Brand Design完全站在期待善意的付出與協助,
給予雙方最適合的媒合,
衝擊出最適合的火花。

It talks about my first idea to establish Yogi Brand Design:
"The real poverty is not without money,
but without the capability to give!"

We hope to provide a designer network for the investors and business owners to search for suitable and best designers.
At the same time we hope designers can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the proper projects to meet clients' needs.
Yogi Brand Design tries the best to support and assist with good intentions.
Matching for both sides, and wish for best impact!

沈芯菱: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付出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回信】設計行銷方面的問題(下)

【回信】設計行銷方面的問題(上)

[手凍壞了!把暖爐搬到桌上來,繼續工作回信....]


2013.1.4
馬于文小姐您好

感謝馬小姐您覺得您講話比較直
這正是我所需要的
我並不想要將話題繞來繞去
結果還是沒有解決問題的情況出現
完全沒有冒犯 小弟我反而覺得非常高興能夠聽到真話

有關於馬小姐回答的內容
我有一些想法以及衍伸的問題
煩請馬小姐可望再抽空解惑

有關第一個問題
產學分離這個問題在我大學的時候已經聽許多老師提起
而老師們也說歐洲那邊寒暑假都必須去實習 當個學徒
是個產學連接很成熟的制度
說我們可以參考 經過轉化之後再改善台灣的制度
但聽了那麼多年
似乎還是聽到大家在講這個問題
因為不太懂為什麼 所以想請問一下
是這個問題目前正在改善 但還沒改善完全
還是根本就沒有開始過??

另外 馬小姐提到的一個定義的問題
念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我念的是建築 我想走出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一條路
好設計又是什麼??
擁有靈魂  能夠感動人心  只有幾個字 但做起來很難 我正在努力

馬小姐那有關純藝術的觀點
我個人是同意的

台灣學校設計教育主要還是為台灣主要的3C產業培育人才這句
這在這幾年電子業的繁榮的影響下多多少少造成了這種情況
或許有幾位老師也是像馬小姐一樣也是知道其他領域的設計是很重要的
那知道歸知道 學校是否有採取一些改善的行動呢??
若沒有 那又是為什麼??

關於馬小姐提到的4P
也有提到 設計師必須深入市場 觀察了解需求
套用到建築方面 能否提供一些建議給我們這些還在學校的學生
在學校的這一個階段 以及畢業後 就業之後的階段
分別能夠為這方面做怎麼樣的訓練跟準備
以期出社會之後能夠具備業主所期望那溝通的特質

有關第二個問題
關於業務推廣方式 目前我有正在學習
這方面打算在有一點累積跟心得的時候 再向馬小姐提問

那有關媒體公關方面
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可否建議我們該怎麼去做這方面的交涉以及經營??

期望馬小姐您的實驗工作室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如果有能用的到小弟的地方
小弟我也會盡綿薄之力去幫忙

以上是我看完馬小姐的信之後的一些想法
收穫良多 非常感謝

-----------------

2013.1.4
台灣設計教育的課程規劃我是不大瞭解,
也許我可以請教我以前學校的教授看看。

台灣設計學校的教育我不是專家,
和業界銜接的問題,看來似乎是多年以來就有的問題,
至今仍無法有效改善,
因為我一直在業界工作,也教授業界執業,從事設計行銷工作的社會人士,
所以真的不是很瞭解,
這點請你多包涵,
我可能無法解答。

我只能就我在義大利DOMUS求學的經驗分享,
那是一個很棒的學習環境和制度,
我們班41個同學來自23個國家,
橫跨世界五大洲,
國際同學的交流與分享,幫助你快速進入國際狀況,跨大視野。


我們上學期每一個月都有一個設計專案作業,
每一個作業都有數個業界的指導教授,
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教授來為你指導,
都是業界非常有經驗的,絕對可以給你很多市場上的教訓和指導。

在這個作業當中,你絕對不可以一個人做,
老師要你來這國際學校最重要的目的,
就是培養國際視野,
所以一定要跟同學分組做作業,
我記得我在DOMUS第一個作業,
是設計茶杯,
我跟一個印度男生、義大利男生和一個黎巴嫩女生四個人一組,
為了這個作業,
我們每天吵到快要發瘋了~
因為我們四個國家的人喝茶習慣和方法,都不一樣,
有的喝茶要加糖,有的不要,
有的要把手,有的不要把手,
有的只喝熱的,有的熱的冷的都喝.... blabla狀況一堆,
最後吵到印度同學和黎巴嫩同學到畢業都不相往來,
是有點誇張,
但是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國際市場練習,
畢竟現在的設計市場決不可能只有台灣或甚至中國而已,
你必須非常瞭解全球市場的變化,
以便因應不同的設計需求和規格。

在米蘭這樣一個設計產業上中下游公司與活動都非常活躍齊全的世界設計之都唸書,
整個城市就是你的教室,一年四季有看不完的設計展和SHOW,
課程中間學校與業界的好關係,
也會安排許多參觀工廠與設計公司的活動,
例如ALESSI或B&B ITALIA這樣的大牌子,
都是我們一日上課的地方。

作品作的好,學校會拿去DOMUS雜誌登,
或利用與媒體的好關係,繼續做宣傳。
我們後來這個茶杯校長太喜歡了,
還拿到義大利版的VOGUE雜誌刊登,
也把它帶去土耳其的設計展展出,
這是當初我們從沒想過的結果。

另外在下學期的畢業製作,
有四個畢業製作主題可以選,
四個畢業製作主題都與歐洲公司建教合作,
他們需要新的設計與概念,
服裝設計細則和服裝設計公司合作。
我記得我們那一屆四個PROJECT
有新材質的公司、燈具設計公司和SEAT汽車等,
我們那屆的服裝設計系是跟Moschino合作,
每家公司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公司,
做的好的話,產品會被該公司量產,
並且有機會進入該公司工作。
這就是讓人無法抗拒的學校魅力~
有機會拓展國際視野,並且還有機會直接在業界工作~
那是我理想中的設計教育環境。


第二個關於行銷的教育,
我建議在學校一定要修行銷學,
多讀這方面的書和報章雜誌,
多培養自己對市場的敏銳度,
這種行銷的敏銳度很難教,
有人說天分眼光很重要,我想更重要的是經驗,
多看多聽多學,多分析多體驗感受即可~
接下來,實在不知道怎麼告訴你怎麼跟業主溝通了,
多聽聽業主的聲音吧!他們多半對市場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我們都只是他的學生而已~

早在我還在台灣學校唸書時,畢業那一年,
學校開了一堂選修課叫做「設計管理」,
由知名建築師李瑋珉老師擔任講師,
我們都是去他公司上課,
我還印象深刻的記得在我們第一次上課的時候,
李老師就跟我們說:
「我很遺憾這堂課是選修,
但是我相信將來它一定是必修,
因為當你在學校95%的時間都在念設計,
可是當你出了社會,你會發現你只有5%不到的時間在做設計,
其他超過95%的時間都在開會、管理的時候,
你會知道這堂課有多麼重要!」
我不知道現在台灣的設計學校是否已經將「設計管理與行銷」課列入必修,
但是李老師的話的確是每一個出了社會從業的設計師心得。

媒體公關的部分,
我在出國前即擔任過建築雜誌的編輯與記者,
也做過時報週刊的設計專欄作者,
在義大利唸書時仍幫台灣的一些設計和旅遊雜誌寫專文,
而我的從義大利回來之後第一份工作在公關公司,
我對公關媒體有一定的認知,
我在義大利唸書很深刻的體認到~
媒體是王,
其實在台灣也差不了多少。

我們看到全球的設計都以歐美為主流,
那是因為主流設計媒體還是主要位於歐美,
傳播的管道都在那,所以上了一兩家主流設計媒體,
你的名聲就散佈出去了。

我舉幾個例子,
當你出國唸書後,你發現其實歐美學生並沒有真的比台灣學生多有創意,
可是有一個地方輸給外國學生,就是作品完整呈獻能力和表達能力,
米蘭每年四月的設計週,就是全世界設計師最重要的伸展台,
全世界重要的設計媒體全到了,
我們很多同學都抓住機會把自己的作品搬到這裡來展,
作品獨樹一格的當然馬上就很快被賞識,
我的挪威同學死黨設計了一張很酷的椅子,
被一兩家重要設計媒體報導,
後來就數不盡的媒體搶著報,
那年暑假她回去挪威度假,上了當地報紙的頭條,
媽媽替高興說她故鄉國家紅了。
我另一個黎巴嫩助教,也不過是做了一個小設計在米蘭設計週展出,
後來我以色列同學做以色列航空回家,
跟我說:「他真的是紅了!連我在飛機上看以色列航空雜誌都有他的作品介紹!」
其實台灣這種例子不是也很多?
例如古又文。

所以再多的展覽,設計獎,還是最後都要靠媒體與公關的傳播,
才有芳名遠播的可能。
至於你說要怎麼樣交涉或經營,
除非你自己投身去公關公司上班學習一陣子,
瞭解這個產業的生態或特性,
不然就留給專業的公關行銷人員去為你打點吧!
但如果你想自己做,
我記得我那天上課有跟你們分享一點點訣竅,
直接抄寫你想認識的記者,打電話問出聯絡方法,
寫一個有話題和時事角度的新聞稿發給他們,
請問他們是否有機會刊登,
或是該怎麼寫會可以獲得刊登的機會。
這是第一步,
當然怎麼聯絡,怎麼寫新聞稿,切什麼角度,
怎麼樣引起注意力,那又是另一門課了。

謝謝你的支持~
以後有機會,會請你幫忙的!哈~

希望有回答到你想知道的~^^

Regards,
Yogi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回信】設計行銷方面的問題(上)

前幾個月去台科大演講,
元旦前收到在那裡聽到我演講的學生的問題。

我覺得這些問題很有趣,
也是很多人的問題,
徵詢出問題者的同意之後,
我決定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們的對答內容。


"Change by Design" by Tim Brown... 裡面的這段話,讓我想到我今天給同學的答覆....
----

2012.12.27

馬于文小姐您好

感謝您能夠抽空回答問題

首先
是根據我跟一些在工設的朋友們的討論中想到的
在台灣 有很多人得到紅點大獎等等的設計類獎項
但以工設的角度來看 它們設計的產品必須要能夠量產 才能夠賺錢
但以他們對他們學界的了解
一是學校不教量產
二是老師也不懂得怎麼教量產
所以往往他們做的東西是在編織一個夢想
畢業之後還是徒留下一片無奈...
所以想請問馬小姐
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建議?
讓我朋友們的那一塊 並不是只是設計的開心而已

另一個是有關建築師行銷的問題
在最近幾個月聽了很多演講跟讀了很多書
發現從幾百年前到現在
建築業界的建築師在拿到案子的方法都是透過親友或者是口耳相傳
然後在目前的社會 有電視節目ex幸福家居 有雜誌 有網路 也有看到相關的APP程式
但是覺得這樣是太過被動
好像是在找尋看不到的客戶
但是否有案子 就要看是某有人注意到他
而設計師如此之多
網路上的資訊多到讓人無法鑑別每個設計師的差異

最近幾年出去開業的建築師有講說
他們能夠提升名氣的一條路 就是競圖
最難 也是唯一的一條路
但我是在想說 除了這條路 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嗎?
從以前到現在 設計師一直都很努力
只是我覺得在行銷跟找案子的這個部分卻好像沒有太大的改變
是否有一些有效且能夠提供很多機會的方法呢??

以上這兩點是我想問的問題
想麻煩馬小姐您給點建議
讓設計產業在行銷上有做些改變
也讓我們畢業之後能有一些行銷策略上的準備
非常感謝
----

2013.1.2

您好:

不好意思現在才回覆你。

我想你可以把問題拿去問不同的老師,應該會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因為我都在業界工作,我的觀點會比較實際一點,
而且我講話會比較直一點,如果有冒犯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第一,學校設計教育與實際業界工作有極大需要銜接的地方,
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常常和業主聊到,自己工作的場合當中,也有所感。

但我想重新問你一個定義的問題:你念設計的目的是什麼?你認為的好設計又是什麼?

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熱愛設計的人,
我沒有那麼愛純藝術,因為我喜歡能夠使用的藝術,
對我來說,純藝術好像「無病呻吟」,
純粹發揮表達的個人的情感與情緒。
就這樣來說,設計,一定是可以被使用的藝術,
絕對不是個人情緒表達或創作,
必須要符合使用者需求,
所以必須貼近市場。

如果以上的定位你也認同的話,
我再繼續開始接下來的回答。

學校老師希望得到獎,
無可厚非,因為學校需要招生,需要宣傳與名聲,
所以得到獎對台灣的媒體宣傳環境而言是有利的,
但不是唯一幫助。

然而台灣學校設計教育主要還是為台灣主要的3C產業培育人才,
其實產品設計的領域非常的廣泛,
學校教育培育出的人才顯然需要跟多的與業界合作,
才有迎合市場變化的可能,
不然就是要叫設計系學生自己去市場上磨個幾年,
然後業主也願意教授相關產業知識,
培養本地設計師國際市場眼光。

我舉兩個例子,我曾經在一個台灣的自創的國際香氛品牌工作,
我們的香氛器都是用陶瓷和玻璃製成,
我的老闆本來也想採用台灣設計師,
但是因為台灣學校教育沒有教這個材質,
完全不會使用創作,
也沒有國際市場經驗與眼光,
所以我老闆最後還是重金請了歐洲設計師做,
養了幾個台灣工業設計師小朋友,
從頭開始教,
但是我還是發現台灣比較JUNIOR的設計師還是自以為是的覺得什麼都懂,
不太聽取市場的想法。
另一個是我最近接觸的一個客戶,
也是一個行銷到國際的戶外運動設計包包品牌,
而他們很有心的想要用台灣設計師,
最後發現學校教育跟實際包包設計生產都連結不起來,
結果他們只好從頭開始教,其實是很辛苦的。

我記得以前我的瑞士朋友,在高職唸機械,學校就與ABB合作實習,
畢業以後都直接進入ABB,一做現在都是年薪千萬環遊世界的工程師,
這是我理想中的設計教育。

此外,好的設計還是必須經過市場考驗,
這又與行銷息息相關,
講到市場的4P,PRODUCT 產品,PRICE價格,PLACE通路,PROMOTION促銷,
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會賣不好。

你考慮到的量產,還都只停留在PRODUCT產品的階段。
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產品設計,一定是叫好又叫座,
我不相信一個好的設計,有好的價格,好的通路和促銷,沒人會買,
設計師必須深入市場,觀察瞭解需求,
對造價與價格敏感,對適合的使用者與通路,做出適當的促銷宣傳,
好的明星商品才會油然誕生,
而非關在象牙塔裡自己做開心的設計,
不瞭解現在大趨勢,或是產業和市場需要什麼。

我相信現在任何一個業界的業主,
要請一個設計師,都會在意設計師是否有這樣可以溝通的特質的。

第二,
關於建築設計行銷,
關於室內設計這樣的需求
真的非常非常的大,
每家設計公司的差異化真的也越來越低,
坦白說,
如果你能做出設計差異化,真的很好,算是市場創新,
也是別人偷不走的特長,
但是如果無法做出差異化,就是靠人脈、口碑、服務與行銷宣傳。
這樣的業務推廣方式,我想在任何一個產業皆然,
千年不變。

在我們成為設計界的巨星之前,
我們都是必須這樣走過來的。

我也不認為競圖是唯一途徑,別忘了競圖也需要媒體宣傳,
所以媒體公關其實照理來說應該比競圖或設計獎更大!

如果你問我除了這個方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有的,我正在實驗,
我現在成立的工作室,是以教育教學為本,
推廣品牌行銷,設計師經紀人和設計專案管理的專業,
不過這也是行銷宣傳的手法之一,
如果你能認同我的國際設計和品牌行銷經驗,
就像那些大師們對國際世界各地的市場有相當的視野一樣,
可以講述自己的經歷與經驗,分享給需要這方面服務的人,
有心幫助別人,就是一種最好的行銷。
我一直相信Good intention brings you good business.
當你真心想要幫助一個人,相信你不會落空的。


以上是我的拉拉雜雜,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如果有過於直率的地方,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