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謝謝你,大偉老師!


原文出自於2010/11/09「妖姬小姐要怎樣?」

這篇僅獻給我的恩師~孫大偉老師...

他九月初倒下的時候,我就很難過了,這兩天聽到他的消息,我真的哭了~


(在相簿裡翻箱倒櫃把它找出來.... 攝於1995的六月)

雖然他沒有親自到實踐教過,但是很幸運的,畢業那年我被系上選中,免費參加時報集團舉辦,五天四夜在福華飯店的「時報廣告營」,所有參加的同學都是由全國大專院校選出來的菁英(每個設計/廣告/大傳系兩個名額)~我非常榮幸,另一個我們學校選出來的是夜間部的代表。

那時候去的時候,雖然短短五天四夜,卻沒想到這裡的老師和同學會影響我一輩子。
大偉老師所教導的生活態度,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他是個幽默可愛的人。

以前給他教,每次上課都好開心,他超幽默的!我有一次下午累了,上課沒遮嘴打哈欠,他遠遠看到我竟然終止上課,靜默了好幾秒說:「我剛剛好想把粉筆丟進去...」搞到全班都在看我~哈哈哈~

----
他是個句句經典的人。

好多他的話我的深深的烙印在心裡,至今難忘。

有一次他上課說,他最討厭人家請他當「顧問」,因為他曾經聽過朋友講一個故事,朋友的貓以前常跑出去叫春,於是朋友帶貓去結紮,可是之後還是天天跑出去交朋友。
孫大偉問:他出去幹嘛?
朋友回答:他出去當「顧問」~

從此以後,孫大偉絕不接「顧問」的工作~他真的是一個良師益友啊!....

----
他是個熱愛生命有活力和熱愛朋友的人。

他上課就很愛聊他今天跟那個朋友又去哪裡浮潛遇到水蛇怎麼逃、明天又去環島騎腳踏車遇到窟隆要怎麼避的,搞的我都想跟他一起去環島玩樂了!

----
他是個愛家愛小孩的好男人。

他入行數十年雖然得到很多也犧牲不少,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家庭,兩個兒子「小牛、小馬」經常掛在嘴邊,多年前有支汽車廣告台詞,「我是做了爸爸之後,才學會如何做爸爸的。」就是出自他的口中。他常常上課中述說著帶著他的兩個寶貝兒子小馬和小牛去哪玩,我一直覺得有他這樣的爸爸好幸福...

----
他是個創意精準犀利,所有跟他經手過的人和同事都會念念不忘的人~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文博策展人之四:讓科技技術與創意設計同步展演~許瑞容

身為科技文化館的策展人許瑞容,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同時也是本屆台北花博會夢想館設計執行單位的「青鳥新媒體藝術」之執行長,其與藝術家林俊廷一起成立的「青鳥新媒體藝術」,主要為結合藝術、技術、設計與執行的團隊,擅長將新技術應用於藝術、展覽與各式互動多媒體設計上,執行過各式展示空間、新媒體藝術、公共藝術及劇場等專案。

回到未來,古今交流

這次科技文化館在許瑞容的精心規劃下,以展覽結合動態表演的方式呈現,在展區有一個實境表演的空間,跨領域與多樣專業人士合作,在硬體上以科技影音與視覺設計的實景布置,並且結合劇場專業人士與演員的戲劇表演,在兩個空間裡分別出現了古代和現代的景象。故事靈感來自明代戲曲《牡丹亭》的愛情故事:來自古代的仕女來到現代與現代的設計師靈魂相遇,呈現過去的生活方式卻以現代的方式演繹。

古代的仕女到了現代先是對空間中的物件進行探索,在傳統的生活用品中找到新的呈現方式,而現代的設計師則在古代仕女身上看到過去生活的軌跡,進而發想現代設計的科技可以更新的技術。在雙方交互影響下,呈現出古今交錯影響的生活連結與軌跡。

創意逆向影響科技

其實現代科技可以更人性,從結合傳統的形象和意念完成,許瑞容舉例:「比如現代的機器寵物狗,他可以加入撿報紙和門鈴的功能,在以前來說,這就是養狗的功能中的一部份。」許瑞容期待科技的研發團對應該與從人類創意發想的團隊一同研究,回復物品和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回到人創造之初的目的,「可以強調技術,但是不用技術來主導,比如facebook,回到人類社交的思維上,反而進一步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模式。」許瑞容表示:「不要被技術駕馭,就像畫畫這件事,畫家應該對顏料本身有相當的瞭解,可以因為創意需要來改變或創造或改善顏料或畫布,而不是因為新的顏料來改變自己原來想表達的。」這兩著間的交互影響,正是許瑞容對這次展覽的期許,希望科技研發人員可以多與創意執行人士一起合作,藉由這一次的平台,看到產業、行銷、創意人甚至消費者都能來反思這樣的科技技術與創意結合如何帶給人類更舒適愜意的生活。

提升台灣企業地位

最後許瑞容給想要踏入相關科技創意領域的莘莘學子建議:「一定要保持開放的心,重視團隊精神,身為設計創意人員需要瞭解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對人保持關懷和專注,隨時保持『互相支援』的想法,不但保持對趨勢的敏銳和想法上的訓練,更要有藝術人文上的學習與修養。」

在經歷過過去幾年多媒體科技與創意飛奔成長的市場,到近期上海世博和台北花博達到顛峰,許瑞容有感而發的表示台灣這幾年都希望在國際上有所表現和知名度提升,然而其中貢獻最大的民間企業卻在重要的場合消失,原因不是沒有付出努力,而是沒有個別發聲的機會與空間。許瑞容認為這次文博會是很好的機會:「其實具有台灣很多優勢,只是很多時候是人的問題,也許是資源有限,所以會互相防避。」但是藉由這次文博的平台,她相信會促進更多產業的資訊交流,對整體大環境而言,是更正向的發展。

文博策展人之三:意識自己的獨特性—羅秀芝

羅秀芝為獨立策展人,同時也是藝術評論,藝術史研究與獨立影片工作者,所策劃的展覽、拍攝作品與電影評論與著作遍佈兩岸三地。在首次的文創博覽會中,與陳郁秀女士一同策劃這次的DNA & Hybrid概念館,並且拍攝了一隻短片,短短七分多鐘,卻緊緊抓住眾人的目光,令人充滿期待這次蓄勢待發的第一屆文博會。

屬於台灣的美學

「在這次的概念館我們以DNA & Hybrid為兩大主軸,」羅秀芝介紹今年概念館的特色:「我們以『館中館』的方式呈現,猶如『藝術館』一般。」

DNA主要是強調台灣的土地、文化和民俗的基本元素;而Hybrid主要是要強調突破疆界的一種融合跨界概念,藉由DNA的呈現和Hybrid的手法,希望能夠演繹台灣當代既協調又衝突的當代台灣創意美學概念。

她表示:「這次概念館精選了六件作品,裡面有不同的材質,包括了植物、染布、琉璃和LED等,還有不同民族的表現,包括了台灣的漢族與原住民等,充分展現現代台灣的融合之美。」

展現台灣在地性的美

羅秀芝在這次的策展當中與多位藝術家合作,讓她不禁思考台灣到底可以貢獻給世界什麼?她認為:「屬於台灣的美學應該從生活出發。」所有的生活環境細微都會影響台灣美感的認知,她舉例臺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石川欽一郎曾指出台灣山高,河川湍急,地形和氣候影響對美的認知,連台灣的綠色都和日本的綠色都很不一樣。台灣展現開朗,日本則相形顯得陰柔,音樂的節奏也相對較強,很多獨特的環境孕育出台灣的獨特性。

羅秀芝認為從台灣原生的藝術之美,加入實用功能性,才能轉化為成功的文創產品,她說:「文創應該是讓生活更美好,在精神層面令人感到愉悅的。」

跨界、重組與混搭

「如果要給想從事文創的年輕人一點建議,我想就是要意識到自己身在台灣的獨特性。」羅秀芝語重心長的說:「從在地出發,與國際接軌,掌握當代性和時尚感就是關鍵。」

比如這次概念館的六個作品,從「跨界」出發,連結到現代的LED~同時也是台灣著名的一個產品設計,到後來成為時尚設計的一個主要材質。或是「重組」與「混搭」,比如其中有琉璃與編織,也都成為服裝作品的表現之一,儘管動機不盡相同。

「台灣過去多是微型企業,製造、研發、行銷到業務通路都各自做自己的,今天藉由文博會的機會,才有機會讓大家串在一起。」羅秀芝表示:「掌握在地性,就是贏家!」這次文博會的主題「出發」,恰恰符合這次所有與會人和策展人的心情,正也代表了許多極力奔走文創產業間人士最大的期待。


文博策展人之二:開啟文化生活而來的記憶鑰匙—胡佑宗

身為本屆文創博覽會「居家美學館」的策展人胡佑宗,民國五十三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工業設計系,曾任教於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與高雄師範大學應用設計系,目前任教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現任唐草設計(ndd design Tainan)總經理,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師協會 (CIDA) 理事、監事、常務理事,以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原工藝所) 設計課程講師。他曾經獲得台灣優良產品設計獎,美國IDEA設計獎,德國Red DotiF設計獎,近年擴展設計事業的版圖,2009年籌畫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特展以及2010年籌畫「高雄好漢玩字節」之「玩物尚字館」。他多年沈浸在設計的領域,對台灣文創推展有許多感觸與經驗。



第一次約會般的新鮮

談及這一次的文博會,胡佑宗非常有感觸的說:「或許這是第一次由官方文建會主動建立橋樑與民間對話,所以感覺好像第一次約會,還未開始真正感受到『啟動』的動力。」大家還在試著瞭解彼此的對話中尋找開始,文建會漸漸開始摸索產業界需要什麼樣的協助,而業界從研發、設計、製造到後端的品牌行銷上中下游第一次匯集在一起溝通,也需要一點時間整合。胡佑宗說:「我不敢期待第一次就有卓越表現,或是絕對會吸引到廣大海內外買家的注意,但是這第一次的約會,是絕對踏出令人興奮第一步的開始!」

尋找台灣美學風格

在居家美學館的策畫,胡佑宗亟欲思考的問題點在於如何為台灣風格定位,以及如何呈現。在與台灣本土生活居家美學品牌對話之後,他將目的放在「如何有意識的將台灣美學的DNA挖掘出來?」胡佑宗說:「其實台灣不是一個主要的生活形態輸出國家,」如同法國有咖啡文化,中國有儒家精神等有淵博的大陸型歷史藝術與文化國家,「但是台灣因為特有的淺層移民文化,多樣的文化交雜於這片土地,卻非常有潛力成為未來的文化輸出國。比如台灣五六零年代的鐵鑄花窗,原創不在台灣,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自成一格,成為台灣記憶中的一部份。」

摸索平衡:形式結合技法

胡佑宗再舉一個例子,比如宋朝的冰裂紋,運用在陶瓷或建築設計、玻璃上面,她是很美麗的,但是那是因為北方的氣候冷冽所產生的圖紋,在台灣天氣比較溫暖,所以見不到這種紋路,若是使用這樣的視覺語彙代表台灣,則顯得矯情。胡佑宗認為:「真正的台灣風格應該從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尋找元素,將現有元素轉化,從中產生想法與養分。」如果我們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混雜風格,其實會發現台灣的文化精髓來自於庶民文化,比如布袋戲有如Cosplay般的有趣。胡佑宗最後不忘強調:「最怕的其實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活在什麼年代,對文化的自覺不夠。」就像台灣的夜市之美,加以改善將會成為與世界的溝通元素,而大家所常常認知的混亂,是需要設計師和美學家進而改善,這才是當下轉化為台灣美學文化的核心工作重心。

文博策展人之一:築構現代東方精品—陳俊良

接下來幾篇是我前一陣子為台灣第一屆文化創意博覽會(2010/11/11-14)之主辦單位~文建會所寫的,裡面策展人的採訪簡介~

現為自由落體設計公司總經理的陳俊良先生,在過去二十幾年的設計生涯中獲得海內外無數大獎的肯定,在華人設計圈中,儼然成為「現代東方」的代表設計師之一。近年來他由設計公司的經營者,漸漸發展到目前企業的顧問,大學的講師,策展人甚至到設計師的經紀人,具有多重的身份,深度參與台灣與兩岸三地多項文創工作,對台灣本土文創產業的變遷也有更深入的感想。他出生於出版世家,自幼即養成了他對設計和文字創作的敏睿感與熱情,悠遊在文字書寫與藝術創作的他,是少數同時擁有理性哲思與感性內涵的優秀創意人,這樣的實力同樣也展現在這次為第一屆台灣文創博覽會他所策劃的展覽當中,文字深厚的功力,更增添該館的深刻的力道感動

尋百工 明天見
身為第一屆文創博覽會「地方特色館」策展人的陳俊良,在這次的「地方特色館」裡,他由「尋找失落的百工」主題中得到靈感,更進一步簡化以「尋百工」為主題,訪談介紹了台灣多位專業手工藝達人,他們有些是後繼無人,甚至是即將消失的技藝,在搜尋的過程中,陳俊良感到百般的無奈與淒涼,感性的他在該主題館下了一句直接卻直搗人心的文案:「明天見」,簡單卻強勁的力道,甚至讓人感動到當場落淚,如此精準卻又令人動容。「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這些明天是否能再繼續見到他們如此這般的從容,所以在館內更設計了信箱給每位達人,希望大家可以寫信給他們打氣,支持他們的技藝繼續傳承下去。」陳俊良語重心長的說。

設計態度重於設計技能
陳俊良提到今年其中一個展場主題為「善意」,他建議與其搭個全新精美的舞台,不如用回收的錫鐵磚來成為舞台地板,更能表達出對地球的善意關懷來的實際,一目了然。他的設計態度也充分展現在教育莘莘學子身上,他認為:「設計師的態度比能力更重要!」,對學生在設計學習上不但嚴恪,在態度上更是要求,他認為好的設計師不是光有一身高超技能,卻沒有柔和謙卑的態度無法在工作上成就大器。

創意+骨氣=文創人精神
對於越來越多的設計人進入文創產業,都有需求資金上和環境上的無奈,關於此現象陳俊良以自己的經歷鼓勵新加入的文創人,過去創業的十八年來他從未跟任何人求過什麼,也主動不向外尋求援助,自己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要求自己把自己先做好,別人反而看見自己好就會找上門。「自愛自憐就是自己做不好。」陳俊良表示:「不然就是一種金錢和時間控管上的落差,其實不需要躁進,一步步來也可以成就大事。」陳俊良深深相信,現在的文創人需要的除了創意,就是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