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回家慢生活


 圖說:在南部的老巷弄間,處處還保留了老台灣的美好生活。

 最近我常花時間離開台北都會,到台灣的其他都會區與鄉間去走走,與離開台北的老朋友敘舊,藉此也瞭解各城鎮間的成長與變化。我發現相較於台北,這幾年台灣的其他的都會區真的是變化很大,台北一直以來都是全台的首善之都,政經中心,所以都市發展以及公共建設在公部門以經濟為名的推動之下,幾乎都是可以預料之中的發展,然而東部與中南部的變化,卻分別各自展現了有別於台北經濟上的主軸,而是在軟實力的文化上表現,已經漸漸培養出「在地好生活」的名聲,不只吸引著本地人回流,甚至連老外也越來越愛這片土地,移居此處。

我的好友A就是這麼一個例子,2008年金融風暴之前,她決定離開繁忙的上班生活,回到媽媽的故鄉高雄,跟媽媽一起生活,於是把在台北民生社區的房子賣了,回到高雄後,她把這筆錢在高雄買了三戶房子。也曾經在海外留學、考過領隊執照、熱愛自助旅行的她,自己住在其中一棟透天,和媽媽住在一層,另外兩層打造為國際背包客的民宿,自己開始以前在學校學過的MBA知識用在網路行銷上,招攬國際背包客的旅客,好客的她也喜歡跟這些遠方的友人聊天,總是把旅客們當作自己的親友般熱情款待,也成為了一種生活的樂趣。她因為預算考量所選的古樸公寓,充滿台灣70年代的風味,竟然意外受到老外的欣賞;而且在她完全沒有研究的情況下買到了當初以為安靜的老區,結果後來高捷通車,旁邊的駁二特區從一片荒蕪,已經幾乎乏人問津的區域,到現在已經是人人去高雄的必遊景點,這一切都是他當初沒有預料到的,當我誇讚她把民宿經營的這麼有特色,她只謙卑的覺得:「妳去看看台南的民宿,比我有特色的設計更漂亮的多了!」然而我覺得她的民宿最珍貴的不只是那棟硬體的房子,而是她給旅客帶來的人情味,那才是真正體現台灣最美的價值與經驗。回到高雄,她告訴我這裡步調非常慢,她現在一天只會做一件事,慢慢的起床,煮咖啡、吃早餐,然後簡單的上個往瀏覽新聞後,下午去跑一下銀行或買個東西,弄個清爽的晚餐後,晚上作個瑜珈後就就寢,很簡單的生活卻很愜意,可以很認真的體會生活的滋味,她說:「雖然錢賺得不多,但是夠生活了。」但是省著點花,我還是持續的看到她幾個月就又出去那個國家走走,現在才剛滿40歲的她,早已經實踐了大部分人的夢想。

像我朋友A的人這幾年越來越多,不論高雄、台南、花東、宜蘭或其他地方,我總是看到很多人勇敢選擇離開居住多年的都會和繁忙加班的上班族生活,來到步調相對慢的城鎮,暫且不論自己本來是不是來自於這個城鎮,但所有的共通點都是能夠認同這個城鎮的生活型態,回到這裡選擇圓自己的夢,或許開設民宿、經營餐廳咖啡館、務農、開設小工作室等等,為了本地生活尋找更好的解答方案,「回家慢生活」的型態已經開始漸漸改變台灣的風貌,現在連中國旅客與海外觀光客都被這樣的氛圍和生活形態吸引,來這裡選擇「生活」兼創業的外地人也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專書介紹這些人的經歷和怎麼回鄉創業,這些似乎都再再證明,台灣的好山好水孕育出如此「好生活」的基本條件。

我忍不住想,也許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最大的優勢,不比資金,不比人口,不比政治和金融環境,我們到底要跟國際比什麼,要拿出什麼更大的優勢呢?好好的在地生活吧!我們是幸福的,在台灣生活,那些來自人最溫暖的感情和文化蘊底,才是最彌足珍貴的永恆價值。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502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