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一個人」也能享受成家的幸福

Oh my god! 三月號Cheers的我的專訪上線了耶~
現醜一下跟大家分享囉~

「女人如果要寫小說或詩,500英鎊的年收入和上鎖的房間是不可或缺的。」
英國小說家維吉妮亞.吳爾夫在《自己的房間》一書開宗明義指出,財富與空間的獨立對於女人自由的重要性。
在台北,34歲的單身女子馬于文不靠家裡與別人,用雙手拼出「自己的家」。

(看強強夠搶眼可愛吧?身為媽咪的很得意!)


文/黃亞琪 圖/黃建賓
2010年3月 Cheers雜誌


《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影集中,女主角凱莉望著鞋櫃裡上百雙價值400美元的Manolo Blahnik鞋子,卻沒有能力買下在紐約西村居住多年的房子,只好忍痛割愛的場景,相信令許多都會女性心有戚戚焉。

當女人習慣將財富投資在「衣櫃與鞋櫃」,同樣是「單身貴族」的馬于文,卻將薪水「敗」在買房的頭期款,現在她是台北精華地段挑高4米5小套房的女主人。

「家是穩定的代表。沒有『別人』可以給我時,我給自己一個穩定的家,」坐在自己裝潢與設計的客廳裡,1975年次的馬于文說出台灣未婚女性共同的心聲。

對馬于文來說,下訂買屋是30秒的決定,卻也是一段從女孩變成女人、長達15年的心路歷程。

第1步:發揮金牛座精算本事

買屋首重頭期款,只不過如果生來沒有富爸爸,要怎麼攢到第一桶金?「存錢,還是存錢。」戲言「對於金牛座來說,錢不是錢,錢是命」的馬于文表示,自己是個超級會省錢的人,目的明確又加速了動力。


文未完,本文全文限訂戶VIP閱讀,請先登入VIP...........

(意思就是叫你花錢訂雜誌,我就會給你看啦~想繼續看的朋友請到各大書店/便利商店翻囉~哈!)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諷刺意味濃厚的動畫短片LOGORAMA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真的很有看頭,我很想多看幾次重播~

Logorama from Marc Altshuler - Human Music + S on Vimeo.

摒棄那些大明星不說,這個得到最佳動畫短片的獎的LOGORAMA就引起我極大的興趣~
之前只有看到片頭就一直希望能夠看到完整版動畫。

今天一看,名不虛傳的精緻,而且原來這個裡面充斥著各式各樣美國品牌LOGO的短片,竟是法國人拍的,裡面太多橋段在諷刺美國企業,實在令人捧腹大笑~
從大的來說~
麥當勞叔叔綁架小孩,是個大壞人,這就夠清楚的啦!
無能又滿口髒話的警察都是肥肥胖胖的米其林寶寶,
最後石油淹沒了美國企業....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小細節令人發笑,卻實際藏著許多深度諷刺....
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片段,莫過於...
好多AOL小人滿街跑,MSN小蝴蝶到處飛~(阿各位大老闆們這時有沒有很後悔多設計一點小人LOGO多上鏡?)
喔!好久不見的Fido Dido!(你最近跑哪裡去了?你在那幹嘛?路人甲?缺個跑龍套的?)
綠巨人露第三點?然後還撞上共和黨的大象?(這有暗示什麼?我不懂!)
Durex會什麼會當IKEA的鄰居啊?(希望IKEA沒有很幹...)
Mr. Peanut在慌亂警匪混亂槍戰中成為犧牲者,跌破頭的腦袋瓜掉出一個花生(我笑到快哭了我)
IBM、Levis和Microsoft大樓一堆一線大企業遇到大地震要倒(真是符合「時事」啊~)
然後到了外太空,SUBARU汽車變成銀河系裡好多的小星星....(怪了,外太空汽車產業特別多...)

法國人除了有優異的幽默感,果然還是很討厭美國人啊!哈哈哈~
不過裡面涉及一點點暴力,所以不太適合小孩子看喔~

馬克看完就說也來做個亞洲版的,我說:「OK啊!一定要用亞洲很芭樂的流行歌!」因為想想LOGORAMA裡面的音樂也是標準美國情調歌,抒情曲配上鬧劇,最後片尾麥當勞叔叔不忘來句 Lovein' it! ~真的很妙耶!

這幾天剛好有人請我去上「說故事感性行銷」的課,我靈機一動,覺得上課可以放這個給學生看!:P 哈哈~有沒有切合課程內容啊?

總而言之,不虧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得主,可能是世上所有「非商業」的動畫中,最「商業」的一支了吧?!最需要認真思考的深度卡通~可謂史上最強之超級置入性行銷強片!推!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轉載】納智捷:自創品牌的雄心

納智捷是什麼碗糕?
不是別的~它就是台灣自創品牌LUXGEN啦~
為了大陸市場,他們才勉強想出這個拗口的中文名字… 辛苦了!

台灣一向都不是汽車產業生產的好地方,我還記得在台灣經濟起飛的80年代,就聽過曾有德、義大車廠有意要來台設廠製造拼裝,政府大力邀請,並起承諾給予需多項優惠措施,然而當時老歐經過評估之後,決定向台灣說掰掰,原因是他們設廠最基本對當地的銷售量就要超過兩萬台,再來談外銷,可是台灣如此小的市場規模對這樣的數量根本無從消化起!

所以很明顯的台灣如果真有自創的汽車品牌,國際市場是唯一一途,而所需要的財力,絕對是下定決心,孤躅一躑,足以傾家蕩產的一條不歸路。所以LUXGEN當然主力市場只能瞄準德、義、美、日等大車廠之外的第三世界,是本質還不錯的本土品牌,但是裕隆老舊的體系,使得這品牌的誕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是對於嚴老闆的雄心壯志,我絕對給予高度嘉獎和肯定!

這篇文章內文寫到:「公司內部還有個「神話處」,裡面40個員工專攻哲學、美術、藝術等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這群人每天不用上班,光想創意就好。」
哇!講的我都想去上班了!真的假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LUXGEN主管歡迎來信喔~哈哈 :D

--------------
動腦 2010/03/12
打造自有品牌談何容易?讓我們來看看LUXGEN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找出獨特的定位,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撰文/邱啟紋 圖片提供/納智捷】

全球化時代來臨,讓很多本土品牌面臨嚴峻的考驗。2008年底,全球性的金融海嘯,造成很多台灣的代工業接單量下滑,裁員、減薪、休無薪假,弄得許多科技公司叫苦連天。此時卻有一個本土汽車廠商選擇自創品牌,要為自己的未來走出一片新天地。

台灣的汽車產業要自創品牌談何容易,特別是這兩年因油價上漲、通貨膨脹,與環保意識高漲,不但使得全球汽車市場走入冰河期,台灣汽車銷量也剩下10年前的一半。

在1953年成立的裕隆,除了1986年推出的飛羚101後,長達23年都在幫日本、法國、美國的車廠做代工。痛定思痛後,執行長嚴凱泰終於決定推出自有品牌,並在2009年推出首款MPV(Multi-purpose Vehicle,多用途車)納智捷LUXGEN7。

選在這樣的景氣寒冬推出自有品牌,納智捷有成功的希望嗎?2009年12月23日,動腦俱樂部邀請納智捷行銷協理李昌益,在晶宴會館,與現場來賓分享納智捷如何做行銷。

產品力 結合台灣科技
李昌益1995年進入汽車產業,服務的第一家公司是本田(HONDA)。過去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可以賣本土汽車品牌。現在,他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納智捷與HONDA、豐田(TOYOTA)平起平坐。

他認為,想要與知名品牌並駕齊驅,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對的協力製造廠,以頂尖的技術創造一流的車款。但無論是日本,還是韓國的車廠,都不可能提供台灣技術,因為這兩國把台灣視為競爭對手。因此納智捷的技術協力廠商以歐洲廠居多。找歐洲廠另一個好處,是方便進軍中國市場。納智捷經過消費者調查後,發現比起日本車,中國人更喜歡歐洲車。

品牌力 領先顧客期待
要建立值得信賴的汽車品牌,首要條件是要有好品質,除了基本的性能、馬力、配備、外型、安全性、舒適性、售後服務以外,還要提供客戶更多的附加價值。為了能和其他汽車品牌一較長短,凸顯自己的特色,裕隆特別為這個品牌取了一個有意義的名字:LUXGEN。

LUXGEN這個字是由Luxury與Genius組合而成。Luxury代表的不僅是奢華而已,納智捷還要做到「預先設想」,讓消費者感受到尊寵的服務;Genius是「智慧」,象徵納智捷產品不但要高科技,還要「超越期待」,讓消費者體驗別出心裁的科技。中文名稱「納智捷」是LUXGEN的音譯,並有「廣納百川」、「把所有智慧跟好的事情集合在一起」的含意。而以「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為品牌精神,就要在產品、形象、通路等每一個環節上,想的比消費者早一步(Think Ahead)。

例如,納智捷與全球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HTC)共同開發出領先世界的THINK+車用智慧型電腦。10.2吋大的螢幕,有1,000多個介面,目的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在使用車上軟體時,可以更順暢。

而另外一個貼心服務,則是納智捷與華晶科技共同開發的Eagle View+360度環景影像系統。華晶科技是全世界第二大相機代工廠,自己沒有品牌,常幫富士(Fuji)、佳能(Canon)做代工。只要整合這些世界一流的台灣IT技術,納智捷就有能力製造出全世界第一部智慧科技車。

因深知納智捷的品牌力還不夠,為了增加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納智捷在每款車子的配備上,都增加了5至10%的預算,讓車主能體驗高品質的享受。換句話說,即使是相同價格的同級車款,納智捷的配備就比別的品牌來得好。

目前納智捷在台灣新店有600位工程師,李昌益表示,只有維持這麼大的研發團隊,品牌才能持續不斷地進步,跟日本汽車產業相抗衡。

想像力 實現夢想車款
李昌益指出,在與宏達電合作的過程中,他發現,宏達電裡面有一個夢幻寶地(magic land)。與夢幻寶地的人換了名片後仔細一看,發現名片上竟然寫著「神話處」。神話處內有40個員工,專攻哲學、美術、藝術等各式各樣的人都有。這群人每天不用上班,光想創意就好。

在與神話處處長深談後才發現,原來在神話處上班也不容易,因為神話處在每一個月、每一季都要向執行長周永明報告一萬個可以應用在HTC手機上的創意。

目前納智捷也有類似神話處這樣一個部門,稱作「創意中心」,裡面有10人左右。這群人每天的工作重心,是設計LUXGEN的未來創意。例如,他們會思考「消費者開車的時候在想什麼?」、「女性消費者開車的時候,又需要什麼?」這類的問題。

而這群創意中心的員工,也不負期待的為納智捷開發出了新創意,比如,即將推出的新車款,將搭載全世界第一個車用的迷你投影機(mini projector)。

【本期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10年3月號 女人妝大牌】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轉載】從前做什麼事都為了Yahoo為了Google,現在做什麼事都為了Facebook?

我喜歡Mr. 6,總是能給我們很多快速網路行銷發展後的一點省思~

-----


撰文者:Mr.6發表日期:2010-03-10

今天隨意聊一下,我們不斷聽到Facebook的總人口再怎麼成長,然而,距離上一次聽到Facebook透露他的營收,已經是去年九月的事了,當時大家都聽到它宣布「單月損平」,記得當時他們說Facebook準備在2009 年賺個5.5億美元,而最近Facebook終於再次透露了他的營收,這一次,已經過完2009年,所以,完整的數字也出來了──

首先,Facebook在去年(2009年)竟然比預計賺的還多,高達6.35億美元左右,而今年更猛,有機會賺到10~11 億美元,你可以幫他算出這四年來,從2009年的1.5億到2008年的3億呈兩倍的成長,再從2008年的3億到2009年的6億多再呈兩倍的成長;從2009 年到今年預估的1.1億,又是近兩倍的成長。再者,Facebook在2009年實際得到的6.35億美元中的「組成」也被透露出來,其中「微軟」所貢獻的廣告一塊原本預估的1.5億美元是高估了,其實才它的三分之一左右,不過,真正表現強勁的是在它的其他廣告,比原本預計的都好;今年度如果在虛擬寶物那塊也成功抽成順利,那麼「雙管齊下」的利多,說不定Facebook今年營收不只兩倍成長了。

Facebook成長,讓它開始被和Google或Yahoo!這些搜尋引擎相比較,偏偏兩者是一個左、一個右,很不一樣的東西!操作得好,卻都是網路人氣的重要來源。在Google這邊我們已經有一大群的優化SEO顧問,在Facebook的另一群顧問也開始壯大,這邊有一篇文章終於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了Google而打造的,還是為Facebook而打造?」

所以今天的話題拆兩半,一半留著下次想清楚一點再寫。我先寫Facebook的可能的不同處,再寫現在有一些明確的Google賺錢模式若也要在Facebook 賺一樣多,機會何在?

首先,據文章說,做Google的就是要被「搜到」,做Facebook的則是要在社群網絡中炒熱,這是在兩個地方做生意在根本上的差異點,然後呢?

先談「客戶發現」,在Google就是下關鍵字廣告,在Facebook也是下邊欄的社群廣告。再講「外站的客戶取得」,靠Google的外站系統OpenSocial不容易拉來,在facebook connect所拉來的卻是傳統email的四倍;在「留住客戶」方面,Google沒有特別的做法(有如部落格,你喜歡就來,不喜歡就走),而Facebook的客戶經由粉絲團等等較「黏」;而在「爆紅的可能性」,在Google就拚誰排第一,一次帶來巨量,在Facebook卻透過朋友鏈可能呈快速成長。而在「營收」方面,這篇文章的作者顯然對 Google Checkout不滿意,但對Facebook的付款系統似還滿意。而最後在「流量提升」,Google和Facebook都有記錄是為一個舊站帶來 30%以上的流量成長。

然後昨天又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這是一篇學者研究的報告,研究了一間商店,到底可以透過Facebook得到什麼?

這份報告走的路線,是幫一間在休士頓地區的知名連鎖咖啡廳「Dessert Gallery」(簡稱DG)設立了一個Facebook粉絲專頁(page)--

一開始,它運用了這間咖啡廳所提供的忠實客戶名單,共13,270筆,當它寄給這群忠實客戶,第一步,先請他們填寫一份關於DG咖啡廳的問卷調查,結果只有689人回覆;然後,學者再邀請同樣這一萬多名客戶加入「Dessert Gallery」新開的Facebook粉絲專頁,結果只有283人(2%)加入這個粉絲專頁。接下來在這個新專頁中,「Dessert Gallery」只是每星期固定寫了幾篇小文章,介紹DQ的餐點、飲料、分店的設計,還有一些優惠等等……它也是像我們一樣,注重「內容行銷」這掛的。

這實驗進行了三個月。三個月後,學者再回來,再一次對DQ的所有的忠實客戶名單與粉絲專頁的新粉絲,做了第二次的市調。換句話說,市調一次發生在專頁開設之前(只對DQ已有的名單),一次發生在專頁開設之後(針對DQ已有的名單再加上粉絲專頁的新名單)。在第二次的市調中,他們收回了1067個回覆,拿來和第一次市調的689人回覆,做一個比較!

猜猜看,Facebook帶來怎樣的效果?

從兩次市調中,他們發現,這些加入粉絲團的原DQ客戶,雖然和其他組每次去DQ花的錢是一樣多的,但是他們竟然提高了他們每個月拜訪DQ實店的次數,比從前(也比其他尚未成為粉絲的DQ客戶)還頻繁了20%!換句話說,Facebook粉絲專頁以內容不斷的對他們洗腦,結果並不是他們會買下更多東西,而是他們在外食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想到「DQ」作為選擇。報導還有另外一個結論,這些DQ的粉絲們,在外食的比率中,竟然給了DQ最多比重!我們說DQ是怎樣的餐廳,竟然能讓這些粉絲們都將它排在「第一名」?是否是因為Facebook中毒太深,所以一離開電腦要到外面吃飯,想說還是就選一間在Facebook上面剛剛聽過玩過的餐廳?

而且學者發現,除了拜訪多次外,這群人也幫DQ在線上或線下做了更多次的口碑介紹,這個研究團隊有一個「Net Promoter Score」的指標,這是專門在測量一個族群多會婆婆媽媽的傳頌口碑消息,結果,DQ的忠實客戶中,在玩facebook但沒加入粉絲的只有53,不玩 facebook也沒加入粉絲的有66,而玩facebook也加入DQ粉絲團的竟高達75;而若要比比看「心理仰賴度」,DQ的facebook粉絲團成員也高達3.4,而其他的忠實客戶只有3.0。

這點是有道理的,Facebook其實沒有做什麼事,DQ也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事,只由於Facebook平台的設計,就是讓這些DQ粉絲在每次檢查他們facebook的朋友動態資訊時,會順便「不小心看到」DQ寫的動態資訊,而他們若看到一點點好玩的地方也輕鬆按一個東西就貼到塗鴉牆,他們的朋友就在檢查其他朋友動態資訊時順便又會不小心看到DQ給的消息。

一開始,他們不是先從一萬多名DQ的舊客戶開始推廣嗎?從那個管道加入粉絲團的人,竟然只有低達283人(2%)左右,這個數字沒錯,因為就算在台灣的百萬會員網站,粉絲專頁的人數往往不到2萬人,大約也是2%左右。但,後來做了第二次市調,粉絲團的人數卻已經升到一千多人,換句話說,這粉絲團裡面有高達80%是原本很有可能不在那個忠實客戶名單的人,而他們對DQ的「認同」卻是「一飛沖天」,創造了比原本實體客戶還高的到店次數、比原本實體客戶還「多嘴」的口碑效應、比原本實體客戶還深的情感仰賴!

哇塞!

當然,你可以更深入的說,此研究都是平均值,或許當初那283人其實貢獻了粉絲團裡其他80%好幾倍的付出,所以最後這群粉絲團的團友「平均」下來就比其他非粉絲客戶還多?這點我們不知道,但這個實驗已經足以讓我們不只要好好思考以後是不是真的要為Facebook做一點事情,而是──以後做什麼事情,是不是都要為Facebook而做了!

(原文轉載至Mr.6部落格)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轉載】16幕拆解賈伯斯說故事魅力

身為一個專業講師~Steve Jobs簡直就是我們的標竿!
我要來加強精進我的授課和演講啦!

--------------------

在冷冽的冬夜排隊等待,只為了一個好位置.....活動取消,觀眾群起抗議.....大概從來沒有任何人的簡報,享有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這樣的超高人氣。說賈伯斯是當今最擅長做簡報的CEO,也絕對不是溢美。
文/陳雅慧 圖/路透社
2010年2月 Cheers 雜誌

賈伯斯並不是天生的簡報天才,《賈伯斯的簡報祕訣》(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作者卡洛(Carmine Gallo)觀察,他從1980年推出蘋果電腦以來,每一年都在精進自己的簡報內容和技巧。每一張簡報都是精密思慮後的作品,每一次演講都是費力練習的演出。

卡洛是美國《商業周刊》網站的專欄作家,長期觀察分析賈伯斯的簡報風格。他沿用賈伯斯簡報時的三部曲架構,首度完整披露賈伯斯簡報魅力背後的祕密。

賈伯斯簡報首部曲
發想故事

故事的發想是賣出你理念的第一步,也是區別簡報平庸或是精采的關鍵點。問題是:怎樣發想一個好故事?

第1幕 把自己當成電影導演

當你打開PowerPoint時,空白頁面呈現的通常是主標題搭配文字欄位的標準版面。但是,賈伯斯做簡報時,很少用文字。

接著,空白頁面的文字欄位版面會出現「1,2,3,4.....」的條列陳述。但是,賈伯斯也從來不用這種方法簡報。

賈伯斯構想簡報內容時,會把自己想成電影導演,故事中有衝突、有拯救、有英雄、有壞人。他要營造的是一種情境,如同電影般有節奏跟高低潮,才能讓台下聽眾沉醉其中。

因此,當你開始製作新簡報,一開始絕不要急著打開PowerPoint,先拿出紙筆,好好的把故事構想寫下來。

第2幕 只回答一個關鍵問題

所有聽眾都只關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要聽簡報?」若是簡報者忽略回答它,聽眾就會忽略你。

賈伯斯的原則是不用行話,簡潔地把帶給聽眾的好處說出來,不管是省錢還是讓人生更有樂趣。而且不只一次重複,確定所有輔助簡報的素材都符合這一點。

第3幕 創造一個救世主式的目的

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是,賈伯斯邀請百事可樂前CEO到蘋果任職時,對他說的名言:「你想要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同樣的,你要仔細的挖掘,到底自己:「想要賣的是什麼?」想辦法用一句話寫下。

第4幕 寫出推特式(twitter)標題

以短短一句話,描寫你簡報的公司、產品或是服務的願景,可以增加個人什麼效益,就像推特的語法一樣,別超過140字。

譬如2007年時,賈伯斯說:「今天蘋果發明了電話!」2008年時他說:「MacBook Air,全世界最薄的筆記型電腦!」簡單扼要,卻點出時代意義,分量十足。

第5幕 善用鋪陳製造戲劇性高潮

賈伯斯最擅長的就是運用「3」的祕訣,來預告整個流程。2007年推出iPhone時,他首先宣布將介紹:「3種創新產品。」接著每張簡報都把氣氛推向更高潮:「大螢幕觸控鍵的iPod、創新的行動電話、創新的上網工具.....」當大家屏息以待螢幕上出現蘋果推出的3種新產品時,賈伯斯卻給大家一個真正的驚喜:「iPod、電話、上網.....不是3個產品,而是1個iPhone,1種產品!」聽眾聽到這裡,幾乎已經樂瘋了。

第6幕 塑造競爭對手的反派形象

每一部經典的戲劇中,英雄一定會對抗壞人。世界級的簡報,當然也不可缺少這樣的橋段。賈伯斯擅長把競爭對手塑造成一個壞人、一個問題,然後自己的產品跳出來是對抗壞人拯救大家的英雄。

可想而知,當今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自然是微軟,因此不時可看到賈伯斯拿微軟的缺點,凸顯蘋果電腦產品的長處。2008年10月的新產品說明會上,便藉由媒體對微軟Vista作業系統的負面評價(「.....科技史上最大的失誤」),對照出蘋果電腦作業系統的優越性。

第7幕 宣告大眾你就是最後的英雄

賈伯斯塑造敵人,然後把觀眾的痛苦點出,接著自己扮演007龐德。但是這個龐德不是殲滅敵人,而是解決敵人製造的問題,讓人類生活更好。

2001年,他介紹iPod問世。賈伯斯說:「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讓世界更美好。」iPod不是個「新產品」而已,更是個豐富人類心靈的介面。賈伯斯賦予它獨一無二的定位。

賈伯斯簡報二部曲
傳達感覺經驗

賈伯斯的簡報從來就不只是簡報,他在簡報中創造出和觀眾強烈的情緒互動,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第8幕 簡單就是美

賈伯斯曾經引用達文西的名言:「簡單是最高級的複雜。」賈伯斯的簡報常常用照片代替文字,使用文字時一定很簡短。傳統簡報大綱:主標、副標的版面,是賈伯斯從來不用的呈現方式。

第9幕 精心修飾你的數字

2001年,蘋果推出引起音樂市場革命的iPod,售價399美元。賈伯斯將iPod的容量5GB具體的換算成1,000首歌,但對於樂迷而言,1,000首歌的容量顯然不足。但是賈伯斯進一步把數字加以整合,變成迷人的魅力。他說iPod只有6.5盎斯那麼輕,輕到足以放進你的口袋。而iPod就變成了「口袋裡的1,000首歌」。

第10幕 運用充滿朝氣的短句

賈伯斯很喜歡用一些專業人士少用,但鮮活有趣、讓人會心一笑的形容詞。譬如他曾形容蘋果電腦OS X螢幕上的快速鍵「美得讓你想要舔它。」

第11幕 和夥伴們共享舞台與掌聲

永遠記得感謝別人,客戶、合作夥伴、員工等,常邀請他們一起上台,並且常常把這份感謝在簡報中呈現。

第12幕 加入產品示範震撼聽眾感官

若是簡報的產品有娛樂效果時,切記在企劃簡報時加入一段短短的、有趣的產品示範。利用視覺、聽覺或是讓觀眾親自體會的方式來介紹這段示範。

第13幕 製造讓人目瞪口呆的驚奇時刻

每個上班族在辦公室都隨處可見牛皮紙袋,但是當賈伯斯把MacBook放進牛皮紙袋,強調它的輕薄短小與可攜帶時,所有攝影記者都舉起相機,所有的觀眾也都不會忘記這一幕。

賈伯斯的簡報三部曲:
精益求精

若是你想學習賈伯斯輕鬆自在的台風,從容遊走簡報舞台的自信,你就必須仔細研讀第三部曲的內容。

第14幕 反覆演練每分每秒的細節

仔細分析賈伯斯每場簡報的內容會發現,賈伯斯在每一段落中的關鍵字會放慢速度、加強語氣,或是以手勢輔助,甚至暫停、製造懸疑。他看來彷彿在自家客廳一樣從容不迫,流程行雲流水,從播放簡報、插入示範、自舞台這一端走到那一端和觀眾互動.....都再自然不過。

這背後是賈伯斯事前無數的練習。對重要的簡報,他會每天花上數小時,歷時數週,不斷反覆演練。把自己每一場練習錄下來觀看、檢討、再練習,是快速進步的方式。不需錄整場,從開始的5分鐘就足以找出很多改進方向。也可以請第三者提供建議。

第15幕 模仿領導典範的服裝造型

賈伯斯簡報時有套習慣穿著的「制服」:黑色高領衫、洗舊褪色牛仔褲、球鞋,這是因為他是蘋果電腦的創辦人,他透過穿著,象徵這品牌總是能打破現狀突圍。簡報者的形象本來就是台下觀眾眼中最重要的訊息之一,因此,簡報時的最佳裝扮是以你想要變成的領導人為典範,而不是依據你現在的職位來穿著。

第16幕 丟掉小抄,放輕鬆、享受簡報

千萬不要道歉,引起觀眾注意簡報中的失誤沒有好處。若是流程發生問題,微笑以對,繼續下去。若是觀眾沒有察覺,那就不動聲色,當做沒有這回事。

賈伯斯的簡報安可曲:
還有一件

賈伯斯最喜歡在簡報最後時拋出這句話:「還有一件事。」如同表演中的安可曲,帶給觀眾無盡的期待和驚喜。

卡洛指出,賈伯斯總會在簡報尾聲,再一次把他對夢想的渲染力發揮到極致,讓聽眾帶著滿心的感動起身離開。就像賈伯斯曾說過的:他的目標絕非死去前成為本世紀最有錢的人,而是每晚臨睡前沉思片刻,知道自己跟團隊又為世界創造了更多美好。他要聽眾都知道:蘋果電腦的存在,絕不只是個商業品牌而已,更是一種信念與任務。

若是你也能以這樣的精神來準備簡報,你就是下一個賈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