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文博策展人之二:開啟文化生活而來的記憶鑰匙—胡佑宗

身為本屆文創博覽會「居家美學館」的策展人胡佑宗,民國五十三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工業設計系,曾任教於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與高雄師範大學應用設計系,目前任教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現任唐草設計(ndd design Tainan)總經理,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師協會 (CIDA) 理事、監事、常務理事,以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原工藝所) 設計課程講師。他曾經獲得台灣優良產品設計獎,美國IDEA設計獎,德國Red DotiF設計獎,近年擴展設計事業的版圖,2009年籌畫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特展以及2010年籌畫「高雄好漢玩字節」之「玩物尚字館」。他多年沈浸在設計的領域,對台灣文創推展有許多感觸與經驗。



第一次約會般的新鮮

談及這一次的文博會,胡佑宗非常有感觸的說:「或許這是第一次由官方文建會主動建立橋樑與民間對話,所以感覺好像第一次約會,還未開始真正感受到『啟動』的動力。」大家還在試著瞭解彼此的對話中尋找開始,文建會漸漸開始摸索產業界需要什麼樣的協助,而業界從研發、設計、製造到後端的品牌行銷上中下游第一次匯集在一起溝通,也需要一點時間整合。胡佑宗說:「我不敢期待第一次就有卓越表現,或是絕對會吸引到廣大海內外買家的注意,但是這第一次的約會,是絕對踏出令人興奮第一步的開始!」

尋找台灣美學風格

在居家美學館的策畫,胡佑宗亟欲思考的問題點在於如何為台灣風格定位,以及如何呈現。在與台灣本土生活居家美學品牌對話之後,他將目的放在「如何有意識的將台灣美學的DNA挖掘出來?」胡佑宗說:「其實台灣不是一個主要的生活形態輸出國家,」如同法國有咖啡文化,中國有儒家精神等有淵博的大陸型歷史藝術與文化國家,「但是台灣因為特有的淺層移民文化,多樣的文化交雜於這片土地,卻非常有潛力成為未來的文化輸出國。比如台灣五六零年代的鐵鑄花窗,原創不在台灣,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自成一格,成為台灣記憶中的一部份。」

摸索平衡:形式結合技法

胡佑宗再舉一個例子,比如宋朝的冰裂紋,運用在陶瓷或建築設計、玻璃上面,她是很美麗的,但是那是因為北方的氣候冷冽所產生的圖紋,在台灣天氣比較溫暖,所以見不到這種紋路,若是使用這樣的視覺語彙代表台灣,則顯得矯情。胡佑宗認為:「真正的台灣風格應該從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尋找元素,將現有元素轉化,從中產生想法與養分。」如果我們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混雜風格,其實會發現台灣的文化精髓來自於庶民文化,比如布袋戲有如Cosplay般的有趣。胡佑宗最後不忘強調:「最怕的其實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活在什麼年代,對文化的自覺不夠。」就像台灣的夜市之美,加以改善將會成為與世界的溝通元素,而大家所常常認知的混亂,是需要設計師和美學家進而改善,這才是當下轉化為台灣美學文化的核心工作重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