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擁有的大確幸

圖說:上週和外國友人一起去陽明山的魚路古道健行,一路飄逸的芒草,染黃了台灣秋天的山頭。(photo by Yogi)

幾年前村上春樹首先提出了「小確幸」三個字,在一連串台灣低迷不振的經濟與薪水負面新聞、黑心食品事件和口水不斷的政治和兩岸的紛擾之後,這幾年在台灣開始大大風行。他們說,台灣之所以熱情的大量使用這三個字,是因為我們還繼續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人,總是在生活的小地方找到了「小確幸」,也許是來自溫暖公車司機的問候,也許是喝到一杯風味獨特的手工咖啡,亦或是吃到一家媽媽般親切又親民價格的家常菜。於是,天天很容易得到的「小確幸」,成為台灣人每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然而,在我幾乎每週末都安排滿滿的行程當中,我一直感覺到台灣不只有大家常說的小確幸,台灣一直一直都是讓我感覺到大確幸的國度,讓我久久不能離開這裡。

我常常有很多外國友人來到台灣拜訪我,最重的要當然是帶他們到處遊歷一下我們居住的寶島。我一個很要好的新加坡朋友常來台灣度假,她的老公-某國際知名人力顧問公司的高階主管也都會跟著一起來,最近一次席間聊到他老公覺得我們台灣的薪水實在太低了(好吧!這是台灣不爭的事實),然而人力素質非常的高(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至少是值得我們開心的),隨後我朋友開始七嘴八舌的叫她老公幫我在新加坡找工作,薪水福利都會好很多,每次這樣,我就開始坐如針氈,說是也不對,不是也不對。不管我們對現狀有多少的批判,最後,我的朋友話鋒一轉:「可是我看妳在台灣過的超爽的,每天都在遊山玩水,這裡好漂亮!妳每個週末都有不同的活動,好多朋友跟你去不一樣的地方,這裡觀光資源也太豐富了吧?!妳怎麼每天都這麼多地方可以去啊?新加坡無聊死了,什麼都沒有,有的全是人造的。假的!」,我雖然不好意思的說:「唉唷!沒有每天啦!頂多每週末!」但是我承認,住在這裡實在非常幸福,開車一小時內,要山要水,台北沒有什麼做不到,可以做的休閒活動,更是多到數不完。

講到這,他老公開始正襟危坐的用英文告訴我:「台灣真的是個寶島,如果我的公司願意把我調到台灣,給我一樣的薪水和package,我真的非常願意住在台灣,我很愛台灣,美麗的風景,友善的人們和數不盡的美食,你們的生活實在太棒了!」BINGO! 他說中我過去十多年來,每每有人邀我出國工作,不知為何最後,我就這麼留在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個在英求學然後台住了十多年的馬來西亞專業技術人員朋友告訴我,因為他的工作他走遍世界各地,然而他最愛的就是台灣,他也不打算回馬來西亞了,既使所有的家人都還在大馬,他說雖然台灣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是相對大馬和他去過的其他國家,他覺得台灣真是一個寶地,熱愛戶外活動的他,在台灣總是永遠有新鮮的地方等著他去騎車、溯溪、健走、爬山、露營或攀岩等,他的答案超級不令我意外,我多少老外朋友跋涉千里,就為了來台灣登山,他們好羨慕台灣人有這麼豐富的山林資源,連大都會台北市,想爬山都近在咫尺。不得不讓我想起我當年在義大利米蘭求學,假日真是不知道要幹嘛,除非你有自己的車,可以開到瑞士去爬阿爾卑斯山,或到瑞士邊界去看湖。感謝台北發展優異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讓我們沒車卻四通八達,減碳又自在,想去哪就去哪。

上個禮拜我跟朋友上下陽明山都坐公車,早上從冷水坑健走經過擎天崗,繼續行路金包里大道(魚路古道),最後傍晚抵達八煙野溪溫泉泡湯;這週末我跳上往宜蘭的客運,到礁溪的知名度假飯店,從早到晚,活動從健行爬山、泡湯、美食、瑜珈到看書和發呆一樣不缺。在溫泉鄉度過的這一晚,我還在計畫下一週是否要搭高鐵換客運去屏東的阿朗壹古道健行,感受一下俯瞰太平洋最美的海岸線古道。我知道我寫到這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流口水了,我似乎已經開始在耳邊聽到很多人在喊:「我也要去!」

誰說台北是悲情城市?每天重覆的負面新聞也許不斷在提醒你台灣已經掉出四小龍,亦或是台灣已成為黑心之島,街頭抗爭佔領的混亂,政治今日又是如何繼續的口水戰,但是,我始終在我的外國友人中看見台灣最美好的一面,也是我常常感受到台灣「大確幸」的一面,我相信這是很多在海外工作的台灣人不能否認台灣的美好之處,出了自己的國門才發現家的美好。

也許我們沒辦法樣樣如人,但是我們可以掌握幾件我們擅長的事,然後做到最好。我感謝老天我們擁有最棒的禮物,是我們這片土地的豐富觀光資源,這份禮物,是我們自己可以享用,無須加工輸出改造,而且還可以分享給來到這片土地的人,與其比那些經濟和政治數字,我更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大確幸」經過多人的規劃和傳播,可以進一步增進我們國民的「幸福指數」,然後,可以把這份幸福分享給別人,Pay it forward,把幸福傳下去,這才台灣真正的珍貴之處。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41026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來自台灣「人」的禮物

圖說:101五樓新開了文創館,然而諷刺的是,我逛完一圈,覺得裡面最有文化創意心的,卻是英國的TWG茶館。 Photo by Yogi

今天一個好久不見的設計師朋友,跟我共度了一下午,我跟她分享最近去首爾看設計的心得,她聊起她最近常出差談客戶的生活,她突然說:「對了,Yogi妳點子比較多,幫我想個有創意的禮物吧!我要送給我的義大利客戶。」她告訴我因為是他生日,所以想送些有意義的禮物,而不是像鳳梨酥這樣感覺比較普通的禮物。這位義大利客戶是男生,然後她敘述了他的婚姻、家庭狀態和個人喜好,她提到這客戶喜歡建築,就反問我:「難道要送他有101造型的禮物嗎?」她說的同時,自己都一副面有難色,我當然就沒回話。於是我回答他:「男生真的是比較難挑禮物,女生就容易多了,沒關係,我們出去街上走走,邊走邊聊吧!」

因為天氣好我們去大安森林公園散步閒晃,本來想結束後到永康街、誠品或101找答案,但她後來有約,就先離開了。反倒是她走了之後,我開始認真了起來:「究竟,我們該送給一個來自遠方的客人,什麼樣的台灣禮呢?我們希望藉此傳遞什麼樣的訊息呢?」我們一向被譽為「禮儀之邦」,從小看爸媽逢年過節送禮自是有一套功夫,我突然很好奇現在的觀光景點到底販賣著什麼樣的禮物,給遠道而來的觀光客?我想起最近做台灣陶瓷品牌的朋友告訴我,101最近開了一層「台灣文創商品」專區,好像不只想讓誠品專美於前,於是離開大安森林公園後,就朝101奔去一探究竟。

一到101各樓層都有「文創樓層」開幕的廣告,果然煞費苦心的在經營。不出我所料,到了五樓,果然都是以高價的珠寶、首飾與陶瓷精品為主,不愧是101,跟我預想的情形差不多,然而可能是因為新開幕,櫃位規劃還算鬆散,動線跟往觀景台的人潮有點錯開,所以導致人氣稍嫌不足,一圈逛下來,反倒是TWG的精緻茶館比較吸引我,我想接下來101一定會做些調整。此外,我這才知道101還設計了自己的公仔,設計了一些周邊商品一起販售,還有一些以101造型為商品的酒和裝飾品等等,其實看了沒有很大的感覺,真不知道觀光客心裡又作何感想?

中國作家韓寒曾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前幾天才剛從首爾回來的我,我更覺得:「旅遊最美的風景是人。」很多人去一個地方,之所以愛上這地方,是因為這裡的人給了他美好的回憶,如果這裡的風景再美,東西再好吃,也彌補不了在異鄉遭到惡言相向或是態度不佳本地人的對待。在首爾的時候,我的首爾本地設計師朋友,本來認真的開玩笑說:「妳要不要我買個首爾塔的裝飾品給妳當作旅遊紀念?」我當然立刻就說:「沒興趣耶!」所以將心比心,我想生日這麼重要的日子,我們不會想要收到一個「觀光客紀念,到此一遊」感強烈的地標型禮物。

我突然想起我曾經去倫敦送一個瑞典建築師朋友一盒阿原肥皂,他收到的時候好開心,尤其當我向他介紹這個肥皂的企業理念、原料到製作過程,他很感動,很謝謝我送這麼好的台灣禮物,他告訴我:「可以從這裡感覺到台灣人的用心。」

禮物最美最重要的目的在何處?是在於可以它是傳遞「心意」的。而最棒的台灣禮呢?莫過於它傳遞了來自台灣人的真心與用心,藉此感受到台灣人的特有文化,好客與熱情,真誠與美好,紮紮實實的誠意。至於顏色造型或是樣式,我想,應該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當你把台灣最美的風景~台灣「人」,都包在你的禮物裡的時候,那它一定會是最美的禮物。

選一個最有台灣「人」心的禮物,心美的話,不需要你贅言,讓它自己向世界述說台灣的美好吧!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41019

首爾和台北的距離


圖說:首爾近郊的Heyri藝術村,猶如文創者的烏托邦,卻也歡迎民眾走入他們的生活,韓劇常在這裡取景,圖為BOOK HOUSE,結合書店與咖啡館的建築。


邱吉爾曾說:「我們創造一座城市,而城市將型塑我們的生活。」直直指出這一週我人在首爾考察的設計與文化發展的心情。首爾和台北的飛行距離一小時45分鐘,但是文化創意的發展距離好像有十個光年。

這幾年去韓國觀光的人越來越多,韓劇和KPOP在世界的影響力已經不同小可,讓我認真的開始規劃這一次來首爾的密集考察他們文創發展的成功秘密。這次我規劃了幾個點參觀,然而當我初初踏進首爾仁川機場的第一站,就立刻感覺到為何它成為世界最佳機場連三霸的服務,在硬體上文化意念貫穿整個機場。出了機場,處處都可以感受到設計與文化,整個市區非常重視公共景觀藝術,幾乎每個角落都可以遇見驚喜。曾經如同高雄愛河的清溪川,現在成為首爾市中心的一股清流,是市民逃避都會,感受綠意與悠閒的一條散步小道,其中的重頭戲,清溪川廣場的親水設計,水質之清澈,讓一家大小一起享受玩水的歡聚時光,其周邊遍佈的公共藝術也是最成功的社會文化教育。市區中摩登與傳統的建築交替,屢見不鮮,然而卻完全沒有不協調的違和感;在如此現代摩登的都會中,隨時可以在街頭巷口找到傳統的老店,和星巴克一起矗立呼吸著,這樣的發展極致在北村,在拍攝的同一張照片裡,可以同時看到2000年以後落成的新建築,60年代的建築和四五百年前的韓屋同時並存,這樣的規劃令人折服都市規劃者的用心。一直滿心期待親眼見到國際建築大師Zaha Hadid在傳統的東大門設計的設計廣場,親身到了現場之後,才發現原來新建築體的下方正是原來的古城牆遺址,而古城門就在一旁,兩著相去六百年的建築,和諧的融為一體,結合周邊的猶如台北五分埔的東大門市場,成為韓國民眾熱愛的週末景點。位於首爾北方將近一小時車程的Heyri藝術村(Heyri Art Valley),在萬坪的山谷中,散佈著百棟的現代設計建築,這裡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建築師,設計師,工藝家和創作者,將這裡打造為與自然地景結合最富人文氣息的村落,在這裡孜孜不倦的創作,這裡遍佈著畫廊、餐廳、創作工作室和咖啡館,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邀請每個民眾走入他們的世界,來喝杯咖啡悠閒的體驗這裡的美好。三星美術館裡不放三星產品,而是三星創辦人的藝術收藏品,並且邀請了三位國際籍的建築大師Mario Botta, Jean NovelRem Koolhass三位分別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館,邀請民眾共享這場藝術饗宴,我心裡不經問自己:「台灣除了奇美之外,有哪位企業家有如此這般手筆的作為?而且成為民眾社會教育的重要景點。」

和我一起來考察的設計師朋友,上一次來到首爾將近十年前,她訝異的驚呼:「首爾這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猶記得小時候,對韓國在世界地圖上的記憶是一片空白,但是過去十多年來在經濟與文化發展面,我們不得不正視韓國的急速起飛與成長,然而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文化創意發展面,並沒有像台灣80年代經濟起飛的年代,忘記文化與設計創意同時發展,我真的想說:「韓國人的文化創意發展是以光速發展,而且竟然還可以軟著陸,因為這些文化與創意的是真正落實在生活裡,每一個市民大眾都可以享受這樣的成果,而非僅僅只是少數的族群而已。」

在台灣,我感受到對韓國有負面觀感的人不少,也不知歷史因因素為何,或許跟國際的運動賽事有關。然而,由小觀大,或許在某些方面,我們是否也阻隔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機會?親自來首爾走走吧!感受真實的文化藝術在生活,從上街的那一刻就開始。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41015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文化?還是文創?

圖說:參展藝術家浮游人的壁畫作品讓經過的民眾駐足欣賞(當代美術館照片提供) 

最近有朋友看到我的專欄,問我:「怎麼妳不是專欄名稱『路遙知文創』,以為你要寫跟文創產業相關的,好像前兩篇還沒看到?」我反問:「妳期待的『文創』是什麼?」一般人好像回答的都很模糊。
這幾年,「文創」二字好像無所不在,跟「有機」這兩個字一樣,大舉入侵我們的生活,不只台灣,兩岸三地大小文創博覽會不斷,政府鼓吹補助源源不絕,大至產業值上千萬甚至億的影視產業,小至開個時髦的咖啡館,年輕人擺設的手工創意路邊攤位,販賣著幾十塊的小飾品,好像跟任何小小創意的點子和有點設計的商品,都叫做文創。讓不少人直呼:「再看到『文創』兩個字,我就要吐了!」
兩岸三地之所以這麼不宜餘力的鼓吹所謂的「文創」產業,其來有自,無非是近三十年來,中國與台灣產業一向以代工與製造業無主,為了產業轉型,並且求取更高附加價值的經濟利益,看見歐美各國,甚至韓國、日本的成功案例,中國與台灣積極開創「無煙囪」產業,諸如旅遊業和文化創意相關延伸周邊商品。然而,我們的文化資產與創意能量,真的是為了這麼單純的商業利益而存在著嗎?
最近總統府資政,也是建築、藝術與文化的重量級人物之一,漢寶德老師也說話了。他表示,在歐美統稱的「文化產業」,到了這變成「文創產業」,「文創」似乎定義不是那麼的清楚,所以包山包海,只要沾上邊的都算。
「我們玩弄『文創』這個名詞,把創意解釋為點子,把文化產業看小了。」漢寶德老師認為,台灣談文創的人多是「小聰明」。把古蹟變成咖啡館、把故宮名畫印上圍巾,都只是文創的「小聰明」,「對於我們所期待的文創時代毫無幫助」。在他的眼中,目前還沒有那個真正能夠稱的上是「文化創意產業」,短短幾句話,道盡台灣「文創」二字使用浮濫的情形。
「文化只要普及,就能產業化。」漢寶德老師說中了我的心聲。我一直認為,只要文化意識能普及,將文化的創意讓人人都能欣賞,那怕這樣的氣質不能吸引人?如此一來自然會有所消費,而文化創意產業自然形成。而非貿然直接的將文化變成一門生意,似乎有掛羊頭賣狗肉,污衊化了文化創意一詞,別有用心,短視近利的去經營「文化」這門生意,猶如所有的產業一樣,這樣如何能持久不墜?
我現在在台灣第一所開創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課程系所的輔仁大學兼課,每週都會帶領畢業班學生們執行畢業的專案製作,我感謝主任給予老師們信任和寬廣、有遠見的方向。文化無法速成,所以我期望我的學生們在規劃每一個專案的時候,不求短視的商業利益,而能夠在校園時期能夠有一點不被商業氣息污染的小小力量,能更促成一般大眾藉由小小的事件或活動,能夠更走進「文化在生活」的目標,「文化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沈重,那麼難。」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運用他們在短短四年中學習到的知識,能夠推展文化創意給社會。
最近看到了一個非常棒的實例,台北當代美術館,希望突破美術館的藩籬,走出牆內的美術館,讓大眾在生活中也能與藝術自然而然地相遇,多年來美術館與社區互動頻繁,今年舉辦了【2014街大歡囍-台北當代藝術館X赤峰街區藝術展】。邀請了多位藝術家,在台北傳統的老西區,為街道、老房子和防火巷作畫,當地里長非常的開心,本來都要沒落的街區,現在充滿活力;以前別人避而不談、視而不見的陰暗角落,現在卻變成假日散步的好去處,進一步引起注目,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這美好認真的老社區歷史和相關議題。雖然台灣的電視新聞媒體只有一家報導,讓我的學生和我覺得有點心寒,然而我卻覺得意義十足。
其實我對西區是很有感情的,我自己不但住過,也在那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我在搜尋相關資料當中,讀到近年台北都市規劃提倡「軸線翻轉」,有部落客表示,其實西區並沒有想像中的不堪,只是人們欠缺自信心,急著讓西區改頭換面。西區需要的是「產業」升級,而不是房價上漲。從某些市長候選人喊出的「西區復興,東區升級」這八個大字便知他還不瞭解西區的特色及需求。真要復興的,應該「浪擲千金」、「撿屍文化」盛行的東區才需要來一場人性的文藝復興。
我看了這樣的觀點不禁莞爾一笑,除了表示苟同之外,我想,台灣最需要復興的,是全民對文化與文化創意的認知,而且,它真的沒你想像中的那麼難!現在就一起出門,去街上找文化和創意吧!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41005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休不休假?有關係!

圖說:近年台灣旅客到土耳其搭乘熱氣球是非常熱門的休閒旅遊行程之一。(Photo by Yogi

最近台北旅展開跑,我跟在台灣上班的朋友聊天,到國外出差後,想多請幾天假留在當地玩一下,多數朋友回應都是:「我們公司不行!」我非常非常意外,公司既然都出機票錢把你送去了,多留幾天而且用自己的假,為什麼不行?

前陣子我到土耳其度假兩週,同團的媽媽們竟然跟我說:「你們公司真好!台灣公司就不可能這樣!」我聽了真的很意外,我以為假都是你的,你有權利義務要放,這是公司理應給員工的,也是政府規定的勞工權利與義務,我疑惑的是,如果工作有做好,或是有交代好接手的人,為什麼不行?

其實外商和台商公司我都待過,這猛一回頭看,我這才懂得感恩,我在台灣職場工作將近二十年,從未遇到出國出差後不准你個人多請幾天假,留在出差國或其附近自行觀光的老闆,或是不准我連休兩個禮拜的公司。我在想,去歐美一趟如果沒有兩個禮拜,不是浪費錢嗎?

我曾待過一家台商公司,聽說該公司董事長特助,在公司待了20年,但被董事長感動而重用,是因為他20年來從未休過個人年假,完全貢獻給公司,我聽到的第一個反應只是覺得:「他的家人好可憐,從來沒和爸爸享受全家出遊幾天的天倫之樂。」另外,一位高階長官,多年前當他還是個小初階主管時,因為正好在公司某專案中的關鍵時期,當年的他放棄回家奔喪看驟逝的父親,與公司共體時艱完成大業,後來董事長感念才把這位「未奔喪」的員工升為日後的總經理,聽起來令我好心寒,我心想:「難道要為了工作,連家庭生活親情都不顧了嗎?」這樣升官的理由令人心寒,更令人不敢恭維。日後成為我毅然決然離開那家公司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說:「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失敗,莫過於家庭的不幸福。」某個部落客曾寫過一篇文章,裡面談到外國人對我們華人自豪的家庭文化感到質疑:「如果你們華人老說自己很重視家庭,為何爸媽很少花時間在小孩身上,而是在工作上?」不禁令人汗顏。

我很難想像台灣的公司竟然有這樣不近人情的文化,我們到底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生活?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清楚的答案。

說到這裡,我很感激現在的公司,我的主管始終相信,有快樂的員工,我們才會有好的產出,有好的產出,我們的客人才會感到快樂,我們的客人快樂,我們才會有好的業績。雇主必須善待員工,員工一定要過得很幸福快樂,整個企業公司才會有永續經營的條件與未來。

在我現任的公司,大家上班都非常的專注與專心,很少人閒磕牙、在茶水間打屁嬉鬧,只為了混時間,加班,然後等著比老闆晚走,因為老闆都是準時走。他的工作量雖然很大,但是他幾乎天天準時走,所以同仁不需留的比老闆晚,或做戲給他看,因為不只老闆,每個員工上班時間幾乎不用通訊軟體,每分每秒都紮實專注的在工作。這樣我們才能準時的回到家,陪伴我們的家人,享受我們私人的休閒生活。設立各部門更準確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而不是一昧的從上班時數多寡去驗證員工是否投入於工作,工作有效率,才能真正幫公司開源節流,成為長久經營之計。

反觀國際上在文化創意有高品質輸出的國家,例如瑞士、荷蘭、希臘和義大利年假至少有20天,西班牙和葡萄牙22天,德國至少24天,瑞典25天,法國和芬蘭至少五週(30天含週末),英國至少28(5.6), 丹麥30天。回頭看看亞洲,日本至少10天,就連韓國都有15天!看看這些國家的創意經濟產業成果,我們是否可以說,高品質的休假,創造更好的企業成果?

相較其他亞洲國家的勞工法定年休假日:菲律賓五天,泰國六天,香港和新加坡七天,馬來西亞八天,目前台灣第一年法定為七天,雖然不能說條件最差,但回到一開始我以身邊好友做市調的結果,必須要驗證勞工是否真的有落實放到假,這才是員工的福利關鍵。

如果台灣企業還在過著苦幹實幹、沒日沒夜的日子,還沉溺在「為公司付出時間和心血,犧牲個人生活就會成功」的觀念中,那不難想像,這即是台灣經濟走下坡的主因。

這些窠臼完全和餿水油事件一樣,雇主非常短視,只想快速獲利,不想永續經營。台灣雇主如果不開始好好正視這問題,老在做治標不治本的工作,總有一天終將自食惡果。

所以,請讓你的員工好好去休假吧!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休息,是為了在上班期間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而不是浪費公司資源。休息,才能讓你的企業永續經營、培養出良好正面的企業文化,並且持續獲利成長,對社會做出貢獻。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40930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看見台灣 更要看見世界

圖說:攝影大師何藩先生的作品 

上週一個台灣出生,美國長大,爾後又回到台灣工作,現在定居在北京的業餘攝影師朋友在臉書上敲我,說想跟我聊聊,起源是因為他前幾週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個香港的攝影大師何藩的作品,以非常細膩唯美的藝術手法拍捕捉了六零年代香港美好的一面,我當時看到就直覺想到前陣子在台灣網路瘋狂轉傳的一個美國駐守台灣的軍官在台灣50~60年代拍下不少當時的街景和生活照片,於是就專貼在這位仁兄的「香港攝影大師何藩」介紹專文下面。 

結果呢,這位朋友事後告訴我,他覺得我的第一反應,某個程度體現了台灣目前當下的問題,因為台灣本體的意識太強,也是臺灣沉淪的根源,什麼事情都是臺灣優先,臺灣第一。他覺得,何藩是華人圈少數世界級的攝影大師,他的作品怎麼可以跟一個美國大兵的隨手亂拍可以相比?

我解釋,這是直覺反應啊,因為台灣街頭最近媒體在介紹,網路在瘋傳啊,完全只是這麼一回事,沒別的想法。他說他瞭解我的直覺反應,但他真正想說的是:「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這種『愛臺灣』是病態的,因為,這麼愛法,根本無法知道人家到底在談什麼,有理性的空間參與。」一剎那之間,我腦袋閃過好多畫面和故事,我突然懂了。他繼續說:「我知道你不算嚴重的,如果妳的藉口是因為台灣的媒體報來報去都是這個角度,那就不要看新聞啊!第一,妳英文那麼好,第二,妳還懂義大利文,第三,中文媒體那麼多,為什麼非要看臺灣媒體不可?」我這時真的無言了,腦袋繼續思考很多台灣當下的現況,我想一個多年待在海外的台灣人果然看的都比我們自己清楚。 

想想過去幾年,找我幫忙的台灣設計文創工作者和企業主和他們所遇到的狀況,都脫離不出從單一面向思考的情形;老實說這問題不只是存在這個領域,更擴大到台灣政治、經濟、民生和社會環境所有層面。

不知何年開始,我們思考的範圍開始變的狹隘了,我們看事情的面向開始只從台灣角度,看不到世界的變化與觀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只要不說「愛台灣」的人,好像就是有罪的?最近名美食評論家王瑞瑤小姐在她的臉書上公開分享一個民眾指責她不愛台灣這件事情,也讓我更心有戚戚焉。

荷蘭、瑞士和新加坡等跟我們類似的小國,從來沒有人在國內硬要喊愛自己的國家,人家照樣作得很好,國家團結強盛得不得了,你說人家不好嗎? 不禁讓我想,台灣現在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台灣,你現在到底怎麼了? 

我想大家心裡應該都有一個底,大眾媒體背負著對社會有極大的教育功能,當媒體一面倒、一窩蜂的追求台灣普羅大眾想看的新聞,就會失去很多的平衡,當最大的社會教育通路流為有心人士炒作的管道、一昧追求大眾熱愛的腥羶色和戲劇效果、只考慮收視率,久了之後,這樣的結果很容易就使得台灣成為真正的井底之蛙,只想在意自己,不願意從別的觀點思考事情。

大家都非常瞭解台灣不可能不走入世界,如果任何產業要走進國際,不想只跟中國有瓜葛,就必須與國際接軌,瞭解全球的變化,而不是只關注兩岸的變化而已。台灣今天之所以沈淪在這樣停滯不前,甚至向下沈淪的狀況,是否就是因為本地意識太強的結果? 

最後,我不得不嘉獎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媒體。最近台灣鬧烘烘的餿水油事件,有線電視第50幾頻道刷來刷去,所有新聞台拍來拍去都是千篇一律的出包上游追追追,公布哪裡還有餿水油受染品牌,拍拍去老店排隊罵人、氣焰高漲的消費者之外,只有TVBS-N作了一個不一樣的報導,他們深入去研究歐洲,尤其德國和法國如何管制餿水油,回收的機制與再利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罐餿水油會不見。這個新聞讓我見識到歐洲政府與民間密切處理的標準流程,根本就是一條龍管理,同時他們去對照去訪問台灣的政府官員如何來管理這些油品,發現完全是各管各的,幾乎根本就是沒人管,難怪餿水油中間會不見,最後吃下的是全民的肚子!

如果媒體都能在自律的工作中成為台灣進步的推手,多報導正面新聞、多樣的觀點與角度,並且分享國際如何做的更好的例子,而不是一昧的追查那些大家愛看的八卦,幫助這片土地的人認識自己,更帶我們看見世界,讓我們不只是住在台灣高喊「愛台灣」的井底之蛙,用行動帶出改變來愛台灣,而不僅只是嘴上喊喊,台灣才會真正的更美,更好。

本文出自於Yogi的東網專欄:路遙知文創 20140922